首页 > 城科资讯 > 国际城科

重庆城科赴成都文理校际交流学习班前往都江堰开展研学活动

资讯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3-05-25 12:29:16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开眼界、长见识、增能力”的目的,5月19日,日美韩无专砖码高清观看赴成都文理学院校际交流学习班前往成都市都江堰开展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城科带队老师戴家燕领队,30余名交流生参加。

       下午,同学们集体从学校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都江堰景区,并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员专业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深入地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由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该工程主要由宝瓶口进水口、飞沙堰溢洪道、鱼嘴分水堤三大部分组成,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因势利导,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至今仍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所谓“天府美自古堰来”,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也就没有“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幸福生活。

       卧铁,即喷泉内四根铸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志,岷江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刻度尺,它还是灌阳十景之一“翠竹窝栖凤”景观。周围用竹笼装满鹅卵石筑堰,调节水量,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室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时,就采用了此笼石之法,工程简易,费省效宏,至今仍在防洪建筑中广泛使用。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表面平凡无它,但功用巨大,通过巧妙的设计不仅能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

       鱼嘴分水堤因形似鱼的嘴巴而得名,堤身用沙石堆砌而成,宽厚结实,又名“金钢堤”。站在鱼嘴上,岷江水由西向东奔泻而来,在这里被鱼嘴分为内外两江。左边是岷江的正流叫外江,主要用于泄洪排沙;右边靠二王庙的是内江,是李冰开掘的人工河。枯水季节时,岷江水流量较小,由于内江入口处于凹岸位置,且河床较外江深,所以大部分水(六成)就流向了内江,约四成水流向外江;而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较大,且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含泥沙少的表层水(约四成)沿凹岸流向了内江,而夹杂着大量泥沙的底层水(约六成)就沿凸岸流向了外江。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最后,本次活动在傍晚时分落下帷幕,同学们无不感叹这伟大利水工程,被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所折服,也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古人智慧,传承奋斗精神。

       都江堰,一杯茶的时光里,回望三千八百里路遥的你,依然惊心动魄;你,站在历史的长河里,悠悠诉说着人类的丰功伟绩,从此经久不息。时光,在斗转星移的演变中,见证了千年古堰那穿越时空的神奇。轻轻走过你,就难以忘记。(传媒中心 陈涵/编辑)

—分享—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邮编:402167

电话:023-49481068

招生办公室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日美韩无专砖码高清观看三教102

招生热线:023-65112864/3/1
     023-61133880/1/2/3/5/6/7/9

移动座机:15111812616 15123812616 18883212616

  • 学校微博

  • 学校微信